沈职要闻

沈职要闻

沈职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沈职要闻 - 正文

学校青核聚力志愿宣讲收官——以核科普致敬历史,用“两弹一星”精神照亮青春

日期:2025-10-26 浏览量: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1周年,学校青核聚力志愿宣讲团以《探秘生活核能,传承星火精神》为主题,面向建筑工程学院25级全体384名新生开展宣讲活动,圆满完成了“核你在一起”系列宣讲活动的收官之战。宣讲团以“破除核认知误区、普及核科学知识、传承核工业精神”为宣讲目标,通过“科普宣讲+影像资料+调研互动”的宣讲形式,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兼具科普温度与历史厚度的特色课,为本次“两弹一星”精神传承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围绕61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宣讲团前期精心筹备,以“核知识科普+核精神传承”为核心,在梳理“辐射分类”“核电安全”“核技术应用”等核心科普内容基础上,筛选先辈用算盘推演数据、戈壁荒滩攻坚的珍贵细节,用视频画面展现原子弹研制的艰难历程。同时设计“知识问答”互动环节、准备“两弹一星”文创纪念奖品、邀请专业教师把关知识准确性与事实严谨性,确保宣讲既讲“科普”又展“情怀”。

宣讲以“61年前的今天,东方巨响震寰宇”开篇,通过播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简短视频,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历史情境,随后自然过渡到“核离我们有多远”的科普话题,用“太阳辐射”“手机信号”“微波炉加热”打破大家对“辐射”的恐惧感;以“98k步枪与激水枪”做类比,区分电离辐射(含核辐射、X光)与电磁辐射的差异,直观传递“正常辐射可控无害”的科学原理;再将核电站选址比作“盖房子”、将安全屏障喻为“巧克力四层包装”,搭配对《部落冲突》的逻辑分析,让复杂知识通俗易懂。

讲解核事故与安全防护时,团队客观分析历史上三次核事故教训,重点对比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与福岛二代核电的差异,介绍海堤加高、非能动设施等升级措施,消除同学们的担忧;延伸核技术在工业检测、农业育种、医学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时,特别关联高职专业特色,引导新生思考“技能如何服务核工业发展”。

互动环节中,“61年前先辈为何选择戈壁搞科研”“当代高职生如何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新生们结合专业方向踊跃发言,现场掌声不断。活动最后,宣讲团带领全体新生回顾本次系列宣讲历程,呼吁大家以61周年为起点,用严谨态度钻研技能,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这场圆满收官的宣讲,背后是宣讲团近四个月的不懈坚守与成长蜕变。截至目前,学校青核聚力志愿宣讲团系列活动累计覆盖2200余人次,有效破除了公众对核知识的认知误区,让“两弹一星”精神在社区、企业和校园落地生根。自7月启动筹备工作以来,团队成员们放弃暑期放假时光,积极投入到核知识体系的搭建、历史资料的考据、宣讲课件的反复打磨及互动环节的多次演练上,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在一次次试讲中调整表达节奏、优化情感传递,成员们从最初的紧张青涩到如今的从容自信,从知识点的生硬罗列到科普与情怀的有机融合,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了自我提升,也让宣讲团队的凝聚力与专业度不断增强。

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历史为锚点、以科普为载体,推动核知识与红色精神传递到更多角落,为国家核工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供稿|团委

审校|孔芳

编辑|刘思旭 林美辰

责编|汪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