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牵头的固定资产集中报废处置工作顺利落幕。本次处置覆盖原值超700万元的大型实训设备与办公设施,彻底化解了合校以来闲置资产积压难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自2005年合校搬迁后,学校机床、电气控制平台等大型实训设备长期服务教学,但因未开展系统性报废,部分设备逐渐出现性能衰减、技术迭代滞后等问题,既无法匹配当前智能制造、先进装备领域的实训教学需求,也占用宝贵实训空间,制约新设备引进。为破解这一困境,国有资产管理处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中心及实训建设与管理中心,启动“全流程精细化处置”:首先逐台核查资产台账,确认设备使用年限、权属信息;其次联合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开展性能检测,确保核心部件已无修复价值;最后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研判设备是否存在复用可能,坚决杜绝“一刀切”式报废。在此期间,工作组提前与沈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接,熟练掌握报废审批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合规有据。
此次处置范围兼顾“实训”与“办公”双场景,除机床、电气类大型设备外,还对各部门超期服役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后勤处老旧食堂排风、水电设施进行集中清理。通过“分类统计、统一处置”,既压缩了无效资产的运维成本,也为办公设备“按需配置”奠定基础。

执行阶段,沈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处置公司与学校资产员组建联合工作专班,历时三天完成资产搬运、装卸、运输。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中心及实训建设与管理中心等二级学院与相关部门资产员全程驻守现场,手持资产清单与设备编码逐一核对,同步规范设置装卸安全区域,避免设备磕碰与资产混淆;后勤处、安全保卫处提前清空处置区域,保障运输通道畅通,确保全流程零差错、零安全隐患。
作为2025年沈阳市直单位单笔规模最大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本次任务得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此次工作实践不仅构建了学校“评估-审批-处置-监督”的固定资产管理闭环,更以科学优化的姿态,为学校发展建设中实训资源升级、专业内涵提升铺路,助力学校持续培养契合区域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供稿|国有资产管理处
排版|微平台 毕臣璐
审校|孔芳
编辑|刘思旭 林美辰
责编|汪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