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学校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飞民机”)“产教融合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双揭牌仪式暨省级重点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飞机铆装工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班结业仪式在沈飞民机培训基地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宏印,沈飞民机工会主席宛明、人力资源部部长韩冬,学校教务处、机械工程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及教师,全体参训学员共同出席仪式。
政策落地见实效
定向培育航空技能人才
该联合培养项目是学校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重点实践项目,也是学校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举措。项目由学校机械工程学院牵头统筹,教务处全程提供协同保障,从2024级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中择优遴选30名学员,在沈飞民机完成系统的铆装技能实训,旨在通过“校企协同”模式,为航空产业定向培育“精操作、懂工艺”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填补行业技能人才缺口。

仪式现场,顺利通过理论与实操的考核30名参训学员领取结业证书,其中6名表现突出的学员被授予优秀学员证书。韩冬为学校机械工程学院相关教师颁发外聘教师证书,双方师资共享机制正式落地,进一步充实了沈飞民机培训基地教学力量、深化了校企师资协同。
双牌同揭启新篇
校企合作迈向长期协同
仪式核心环节,李宏印与宛明共同为“产教融合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揭牌,标志着学校与沈飞民机的校企合作正式从“短期项目合作”转向“长期协同育人”新阶段,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李宏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联合培养项目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一步。未来,学校将以该项目为纽带,持续对接航空产业核心需求,推动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为航空航天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筑牢人才培育根基。
宛明强调,基础铆接技能是航空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直接关系航空装备制造质量。她表示,沈飞民机将持续开放核心生产资源与技术团队,为校企联合培养项目提供全力支持,期待与学校携手,为辽宁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输送更多优质技能人才,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后续协同:座谈定方向
长期合作达共识
仪式结束后,校企双方领导在会议室开展专题座谈,围绕四大核心方向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二是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贴合产业实战需求;三是推动教学资源与实训平台共享,提升育人实效;四是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长效合作体系。
此次结业与揭牌仪式,既是30名学员实训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校企双方落实产教融合政策、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决心彰显。未来,双方将以此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辽沈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
供稿|机械工程学院
审校|孔芳
编辑|刘思旭 林美辰
责编|汪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