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表达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回信内容,师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马文硕同学说:“作为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平台,让我有机会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我参与创新大赛的初衷。我们团队的‘国脉卫士’项目旨在通过智能边端感知技术,为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实时监控和预警。这一技术不仅能提高管道阀门的运维效率,还能有效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国家能源运输的安全。‘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技术创新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更是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重要责任。我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将项目做得更好,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为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全体学子的深情号召。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一起,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体验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我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王子鹤同学说。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令中德学院的胡希鸣同学深有感触。“我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海德科技董事长武昱老师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心潮澎湃,他说,“2006年,我在学校学习水切割机技术后创业。目前产品销往12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开拓俄罗斯市场,2023年成为俄最受欢迎中国品牌。下一步我将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带领青年学生勇敢创业,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外科技交流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创业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的赵飞扬同学激情满怀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创新创业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如春风送暖,激励人心。”来自旅游艺术学院的隋家凯同学精神振奋,他说:“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深感重任在肩,创新非空谈,乃实践之需,责任所在。愿以青春之我,投身时代洪流,将知识化作行动,解民生之急,谋未来之光。同行路上,团结一心,让每一份创意开花结果,不负韶华,不负期许!”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来自软件学院的吴昕怡同学备受鼓舞,“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经历,让我在知识、技能、思维和团队协作等方面都得到很多锻炼。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吴昕怡说。
“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参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科学精神不仅在于个人的钻研,更在于团队的协作与创新。”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黄乾同学说:“总书记的回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俞晓妮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用数字创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探索技术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征程中挺膺担当。
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的李照清老师表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则是最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荣获2024年“建行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和践行创新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育大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通过创新大赛的平台,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打造教师团队战斗力和竞争力,以我敢闯我敢创、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决心和意志,锐意进取、闯关夺隘,勇做新时代职教赛道创新发展的先锋队。
来自中德学院的唐恺鸿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纸短情长,温暖人心,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怀与希冀,饱含着对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鼓舞与勉励。作为指导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极大激励了广大青年学生,也鼓舞了作为一名指导教师的我,指引了我未来的工作方向。下一步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指示精神,感恩奋进,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来自建筑工程学院的宋欣昱老师表示,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期许。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高校学生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带领青年学生们,坚持从课堂学习中来,到创新实践中去,扎根实际需求,用创新服务社会,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在体制机制上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在硬件设施上积极争取各级资金筹建1.34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在教学管理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已形成以大赛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五位一体”,N项活动融合的“1+3+5+N”沈职创新创业模式。学校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年来累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多个赛事金奖14项,银奖50项,铜奖78项,同时出版教材2本,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全面提升双创服务能力,打造更丰富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培养更多敢闯会创的青年创新人才不懈努力。
供稿|创新创业学院
审校|孔芳
编辑|刘思旭 林美辰
责编|汪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