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人生导师>>经验交流>>正文
 
以辅导员工作日志为结点 全方位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纵深发展
2015-04-19 22:31  

——沈阳工业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

  “‘思想政治辅导员’七个字犹如七色光,加在‘老师’的前面作定语,将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照耀得更加眩目多彩。这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以他们的精神、人格、情怀与作风,教育、引导、影响、激励着广大学生!他们牢记教师职责,不负学校重托,真正实现了教书无形处、育人细微中。今天,我们有幸能够成为这支队伍中的光荣一员。我们正在为维护并发扬这份职业已有的荣耀以及继续追逐并实现那份怀揣心中已久的梦想而不断拼搏着、努力着。我们也在走访寝室、深入课堂、举办活动、恳谈思想中思索着、感动着。这一走、一入、一办、一谈、一思、一感对个人和学院而言都将是一种经历、一笔财富,因此非常希望每个人都能将其详细及时地记录;即使有一天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这个群体,恳请您把这份财富留下!”这是印在《沈阳工业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工作日志》(以下简称《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段话,无论清晨、午后还是夜晚,每当辅导员老师拿起工作日志看到这段话时,一股由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融汇的暖流激荡着大家的心田,每个人都会习惯性的拿起笔思考、记录和感悟着自己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和工作不足。小小的一本《工作日志》目前已经成为了每名辅导员老师不可缺少的“蓝宝书”——它是每个人工作目标的指南针、工作内容的记录册、工作情感的交流站、工作经验的展览馆。通过坚持工作日志制度,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工作动力持续增强、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工作效果非常可观。自建院至今,尽管时间流逝、人员更迭,但是每名辅导员都能够信守承诺,每个人都将自己记录过的《工作日志》上缴学院,目前学院已经积累了不菲的工作经验财富。

  一、认清工作形势、明确工作任务,系统科学的谋划工作思路。

随着时代的推移,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正大规模的涌入高校校园,并将逐步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相对于“80后”的大学生相比他们中的独生子女比率更高,更愿意张扬个性、强调自我,对接受新鲜事物也更积极、更主动,但是他们在理性思考、心理素质与价值判断能力上却有所欠缺,加之就业压力连年增大等大环境问题,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果等多方面提出了新问题与新挑战。另一方面,尽管我们的高校辅导员都是经过学校经过精心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拥有着良好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与个人素质,但是他们身为教师工作却无课上课下、分内分外一说,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却多于“事务性”而少于“工程性”——可宣传展示少,容易让当事者对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产生怀疑,另外加之过去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标准较为模糊难以量化考核孰好孰坏,以及在同期毕业生中作为佼佼者而留校的辅导员目前的相关待遇却无任何优势而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辅导员群体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工作态度消极,对待学生工作越发没耐心、不柔和。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个人素质过硬、工作成效过硬的“三过硬”辅导员队伍,它的基点是要使辅导员热爱甚至崇拜本职工作,它的要求是辅导员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为之不懈奋斗,他的关键是辅导员在工作后有收获、有提高、有成就感,更加热爱和崇拜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学院建院伊始就以“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用高尚的精神激励人、用真挚的感情团结人、用适当的待遇挽留人”为工作宗旨,并由此展开了科学的谋划和理性的思考。根据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一个人在做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外在报酬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由于一个人的成绩,特别是非定量化的成绩往往难于精确衡量,而工资、地位、提升等报酬的取得也包含多种因素的考虑,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成绩,所在二者并非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报酬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与工作成绩是直接相关的。根据这一理论,基础教育学院设计并印制了《工作日志》,并实行了柔性考核制度。

二、把握工作重点、凝练工作特色,刚柔并济的管理工作过程。

《工作日志》每天分为六个部分,即日常工作、兼职工作、深入课堂、深入寝室、与学生谈心和工作感悟。日常工作为辅导员每天工作的简要时段性记录;兼职工作为辅导员主体工作以外的一些工作记录;深入寝室、深入课堂、与学生谈心三项是学院的重点工作,需要较为详细的纪录;工作感悟是每名辅导员当天的一些工作体会纪录和工作经验总结。工作管理的刚性体现在,辅导员必须每天都要写日志,周末上交由学生院长进行批改,周一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对《工作日志》中所记录的好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对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工作管理的柔性管理体现在,学生院长更主要的是与辅导员老师共同分享《工作日志》,在逐日逐页的评语中,充满的是辅导员工作积极的鼓励、诚挚的沟通和有力的指导,而没有训斥批评,也不搞评分排名。

通过学生院长批改《工作日志》和工作例会总结这一工作反馈机制的建立,也促使学生院长更容易发现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指导并随同辅导员进行长期的跟踪解决。另外,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工作研讨会,要求每名辅导员撰写一篇学生工作论文,而每名辅导员的研讨和论文内容大都是根据个人《工作日志》中“工作感悟”的日常积累之后所形成的观点凝练与理论升华。

三、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合力,扎实持续的突现工作效果。

随着《工作日志》制度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也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做实,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⒈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工作日志》这一工作和情感的交流载体,辅导员对学生院长感受更多的不是“领导者”而是一种“指导者”的关怀。因而辅导员在《工作日志》中更愿意的是讲问题甚至发牢骚而不是摆成绩。那么在进行“指导者”进行工作指导的同时,同样作为“领导者”的学生院长还可以较为直接的观察到辅导员的内心诉求,有助于各级领导有的放矢的解决辅导员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及对辅导员进行必要的激励。

⒉辅导员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每当辅导员翻开《工作日志》看到自己充实的工作记录时,每当辅导员通过点滴“工作感悟”积累凝练成一片学生工作论文时,每当辅导员看到《工作日志》中领导批语里的肯定与鼓励时,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激发出一种工作的成就感。这种对本职工作的认可甚至崇拜将促进辅导员以更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⒊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翻看过去《工作日志》中大量的工作原始状态记载和事后的工作感受总结和领导批语,有助于辅导员深刻领悟自身工作的不足,为日后开展工作及时总结了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这种不断的自我总结也加快了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养成速度。

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具体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工作日志》制度的建立,实际上也是一种辅导员工作软约束和绩效隐性考核机制的建立。尽管学院对每一天辅导员具体工作内容没有明确要求,但是通过“日常工作”和“兼职工作”,特别是三项重点工作的纪录可以及时反映出一个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量。这种反馈不仅是对学生院长,更为重要的是对辅导员自身,这将帮助辅导员及时地调整工作状态与工作进度。通过《工作日志》的软约束机制,学院的每名辅导员都基本实现了,每学期每个班级每一科目都至少听一次课,每学年在每个寝室都开一次小型座谈会,每学年都至少与每名同学谈一次话。

四、激发工作斗志、明晰培养方向,实事求是的总结工作感受。

《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以来,其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聚变效应日益突现,经过实事求是的总结,感受有以下三点:

⒈辅导员斗志空前高涨,激励机制处于良性循环之中。通过《工作日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有了更加积极正确的认识;同样通过《工作日志》,辅导员获得了大量的内在报酬。目前,学院的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处于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中。辅导员由过去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同时也将工作中的“职业要求”升华为“事业追求”。

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向更为明确,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工作日志》中要求的“两深入、长谈心”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518号)所提及和重点强调的,它为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辅导员的深入和谈心,辅导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增强了,许多问题都可尽早发现、及时解决。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变得积极主动了,辅导员的工作形势也就相应的变得积极主动了。

⒊有利于发现辅导员的专业特长,促进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工作日志》,许多辅导员的专业兴趣与特长被发现和进一步培养,为促进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夯实了基础。目前,各位辅导员除了各自负责自己所带专业班级的学生管理以外,学院还根据每名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安排其牵头负责学院整体学生工作中的某一专项。现在,“贫困生身份确立与资助”、“学生党员发展”、“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工作宣传”等多项专项工作都由辅导员专人专项负责。

《工作日志》似结点如纽带,它激发了辅导员队伍的奋斗精神,它指明了辅导员队伍的前进方向,随着它们厚度的在增加,他们工作的水平将更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也更加辉煌!

关闭窗口
沈职院校园网 | 计算机水平考试 | 英语能力测试

Copyright © 1998-2015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劳动路32号D座 邮政编码:1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