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学生的生活、学习都由辅导员督导。近日,湖北文理学院的辅导员全部搬进学生公寓办公,其中未婚的还要与学生同住,在校园引发热议。
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办公
9月初,物电学院辅导员詹丽、张亿瑞将办公室从教学楼搬到了学生公寓。
和他们一样,湖北文理学院14个院系的60多名辅导员,全部搬到学生公寓办公。其中,未婚辅导员按要求住进学生公寓。
记者昨日在19栋学生公寓看到,辅导员办公室与学生干部办公室连在一起。詹丽介绍,19栋是物电学院男生寝室,搬进来办公后,学生递交请假条、盖章,她自己安排工作都很方便,不少学生一遇到烦心事就来找她。詹丽认为,这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是“心理依靠”还是“管得宽”?
因为未婚,张亿瑞晚上睡在学生公寓。上周一夜里11点多,一名学生患了急性阑尾炎,他赶紧和另一名辅导员将其送到市中心医院,等返回学校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接受采访时张亿瑞说:“学校离市区远,幸亏我们住在寝室,要不然半夜三更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办。”
除了应急,辅导员还负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老师点名,发现有学生没去上课,跟我说了之后,我就直接到寝室喊他们起床。”张亿瑞说,现在,学生公寓的“起床困难户”越来越少了。“感情上的不如意、学习上的不顺心,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找辅导员,有时候觉得辅导员就像是陪读的家长。”大二的李同学说,她从甘肃来到襄阳,辅导员住在寝室里,让她觉得心理上有了依靠。
辅导员就在身边,也有不少人感觉“不自在”。“现在玩游戏得把门关着,生怕辅导员转过来看到了。”大三的王同学觉得辅导员住进寝室,简直就是“管得太宽了”。
校方称此举利于学生成长
詹丽认为,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办公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评选助学金、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项时,能够准确地作出判断。
湖北文理学院学工处处长王守忠表示,推行“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办公”的举措,是为了加强师生联系。在全面实施前,学校先在管理学院试点,获得良好反响后才在全校铺开。他说,办公地点更换后,辅导员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也通过频繁接触得以拉近。而且辅导员可以督促学生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