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清新的校园环境,不仅会提高师生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也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院,有一位教师以校园绿地为黑板,把手中的剪刀和水枪当作粉笔,把每一棵花草树木视为学生,在植物栽种和养护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五年,他就是学院后勤处校园管理科工作人员苏洪利。

苏洪利,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学院从事校园管理工作,连续多年年终考核获得优秀,2015年、2016年被评为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近期,沈阳新闻广播系列节目《人人都是创卫人》报道了苏洪利的先进事迹——《绿地“园丁”:花草树木是我的学生》。以下是采访的语音和文字。
现场音:
“春天鲜花满园,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色彩斑斓,冬天姿态万千。都是我亲自栽的,领学生栽的,带工人栽的,包括后期的维护、管理……”

1992年参加工作的苏洪利,每次走在校园里,都会满脸慈爱地看着路边的树木,他见证着这些曾经细小的树苗,逐渐长成为参天大树。从2007年以来,学校的绿地建设改造达到二十多万平方米,苏洪利的语音带着自豪。

苏洪利:
“数量增加的同时,最突出的是树种的增加。现在学校院内有树木近百种,梧桐、合欢、郁兰,沈阳地区很少的,我们学院都有。”
学校里有两万多棵乔灌木,三万多平方米的草坪,沈阳的春季气候干旱,园林植物需要大量的水。这些年来,开着水车作业和修剪干枯的树枝,是苏洪利每天的必修课。学校教职员工令人羡慕的寒暑假,对他来说,很多都成为正常的工作日。二十多年来,他不仅对植物的位置、属性和长势了如指掌,更对它们有着深深的情感。

苏洪利:
“2017年我从3月一直灌溉到6月中旬,不然树木的成活率和草的长势要受影响。三分种、七分管,种完后不精心管理会造成浪费。花草树木也有生命,也需要滋润。我爱这个工作,爱每一棵树,爱每一棵草。我每年对每一棵都要修剪,就像人要洗脸、刷牙。”

苏洪利说,创建卫生城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应该立足于本职工作,出一份力。
苏洪利:
“学院的环境建设对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都有推动作用,好的环境能陶冶情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院党委、领导非常重视环境建设。别人说这个学校好,学生说好看,我有小小的满足感。学校美了,学生也不好意思往地上扔东西。”
校园里,众多喜鹊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林间,甚至在师生的旁边散步,构成了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生动而美丽的画面。很多学生认为,校园越来越美,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

电气工程学院王智宇:
“不乱扔垃圾,把学习的环境搞好,公共场所有垃圾顺手捡起来,这是创建卫生城很小的做法。必须养成习惯,需要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
信息工程学院郭丽洁:
“把美丽放在心里,节约每一滴水,出行时骑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要随地吐痰。从我做起,从我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