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关于征集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2015年论文题目的通知    03-19      · 关于征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案例的通知    11-07
 
 
 首页 
 文件通知 
 职责范围 
 媒体沈职 
 规章制度 
 统战工作 
 主站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讲述沈职故事】德技双馨成就出彩人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背后的故事

2018-05-21 10:57 机械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 

经过一个月的酝酿,今天,讲述沈职故事正式上线了。第一篇选取了刚刚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载誉归来的机械工程学院参赛团队,为大家讲述大赛背后的精彩故事。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决赛于5月7日、8日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支代表队的150名选手同台竞技。我院机械工程学院16级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孙国巍、15级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唐文龙和电气工程学院16级机电一体化专业02班潘维凯三名学生,在关颖和王素艳两位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稳扎稳打、沉着应战,最终获得了全国“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技能大赛三等奖,为辽宁省和我院赢得了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一连串辛勤的汗水,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述全国“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技能大赛三等奖背后的故事。

优中选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是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传统赛事。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带领学生从2012年开始参加沈阳市、辽宁省到国家级赛事已经有七个年头。从市赛到省赛,一、二、三等奖多次被我院学生收入囊中。2018年我们学院代表队第三次参加全国比赛,更是取得了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些优秀的参赛学生是怎样选拔的呢?

这次带队参加国赛的教师之一机械工程学院王素艳老师介绍了学生的选拔过程。参赛学生是经过了几轮严格的选拔,我们每一年都从大一开始招募数控维修兴趣小组的学生,指导教师每周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至少组织一次机床现场的培训,好多学生都报名兴趣小组,我们会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有学习数控维修兴趣,能够坚持培训的同学中选拔参赛选手,并进行强化训练。

     

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学生天天在车间进行培训练习,兴趣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一起培训。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中要一起认真研究赛项规程及历年的试题,内容涉及到赛项规程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电气设计谁来负责,查找国家标准,并按标准进行可能的题型设计,比如急停,冷却、润滑、排屑、风扇等的主电路、控制电路、PLC电路设计的给制及接线,十字滑台,机床精度的检测,球杆仪、测头的安装及调试、使用,参数、PLC故障排除,机床升级改造,零件的加工及零件的精度检测等,每个细节的讲解,可能出现的故障及类型题的反复调试等,在选拔和培训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既要钻研历届大赛考察的内容又要克服心理压力,可以说没有休息日,甚至午餐晚餐都是在车间解决的。但是能够选拔参加比赛的学生感觉每一天都有收获、有进步,他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辛苦并快乐。

备战国赛 不放过一个问题

备赛和学习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实可以说状况不断。有一件事让指导老师王素艳记忆犹新。王老师说,备赛期间的一个上午,我校的几个参赛选手在车间进行赛前检查,每一台设备是否正常,学生检查设备进行回参时,其中一台机床电机防护盖六个螺钉全没有了,导致编码器线被抻断了,学院领导给我打来电话说车间备赛现场出了故障。当时我正在听大三学生答辩,接到消息后我马上赶到M1车间,检查设备,并询问故障发生时都进行了哪些操作。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告诉学生如何查编码器线,线号如何对应,并找来焊锡、电烙铁等工具,教学生如何进行钎焊,编码器线修好后,又检查了设备的其它功能,发现其它一切正常,修好后,向相关领导汇报,并进行了操作演示,直到机床完全修好,大家松了一口气,我们才意识到已经下午3点了,大家午餐都还没有吃,学生们通过这次小事故也学到了维修检修的很多知识,为大赛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机械工程学院关颖老师在讲述这次备战国赛时讲了一件技术攻关的事例。今年国赛进行了改革,在赛前公开了样题,这等于加大了比赛难度。我们仔细研究样题,白天培训,晚上和学生一起研究,但是仍然有一些升级改造的问题没有弄明白,我和学生列出了我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我领着负责升级改造环节的两个学生一起到企业找工程师进行请教。企业工程师被我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所打动,从晚上9点开始对我们进行了精心指导,最后我们顺利解决了公开的10套题的全部内容。本次参赛学生唐文龙说,这样的学习太有效了,这下子这类题升级改造的思路完全清晰了。这样我们和学生在赛前培训期间,解决了公开赛题的全部技术难点。在比赛的前两天,我把几个学生集中到一个房间,进行最后一轮的复习,我发现负责升级改造的同学系统内部G接口指令并没完全记住,学生认为会查说明书就行,我说那绝对不行,必须熟练记住,给他们限定时间背,并进行考核,还有测头升级改造宏程序的编写,可以说重点复习考试涉及的所有问题我们都练习过。有了如此周密的备赛,在本次比赛的时候,学生拿到试卷时信心满满,说了一句“稳了”。

信心满满 为学院荣誉而战

5月6日是选手们熟悉竞赛场地和领队抽签的日子。代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支代表队的150名选手云集天津,各个信心满满,生龙活虎。下午2点已经抽到第三场的我们,突然被赛项组委会宣布晚7点所有参赛队重新抽签。第一场——这是重新抽签后的场次,一场硬仗正等待着我们!

作为指导教师的关颖看得出,刚刚缓解旅途劳顿的孩子们又产生了些许紧张,此刻必须安抚好学生们,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力争做到正常发挥。往日严厉的教诲化为语重心长的劝导:“参加全国大赛的选手,都是来自全国最优秀的选手,本来就是高手过招,比拼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紧张。在比赛中,可能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的问题,我们更应沉着冷静,不慌张,做到团队协作,付出了一定能得到回报。”“老师,放心吧,我们也一定会尽力做到完美”这是训练几个月来听到孩子们最坚韧的表达。

     

5月7日,随着选手们的检录入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正式拉开帷幕,。本赛项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参赛选手在5个小时内完成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改造与功能开发、精度检测、试切件的编程与加工,并确保竞赛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对选手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赛场现场有视频直播,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胡育辉和指导教师关颖、王素艳的眼睛就一直盯着7号工位——我们的学生的比赛工位,目不转睛的看着孩子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争分夺秒的比赛场景。负责机电联调与故障排除的选手唐文龙,根据要求完成数控机床启动、停止、限位、回零和急停等功能的调试,1个小时顺势而过,他排除了赛项设置的所有故障,并对数控机床的主要控制功能进行测试;孙国巍这个个子不高的男孩是三名选手中心思最细腻的,平时斯斯文文、不善言谈,他负责根据要求及提供的相关量具进行机床部分几何精度的检验,填写机床几何精度检测报告。赛场上的他一如既往的细致认真,由于是第一场需要给裁判展示并讲解测试的结果导致平时1个半小时完成的任务延长到了2个多小时,能否把时间抢回来成了比赛的关键因素。潘维凯这个唯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他需要根据赛项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PLC的程序编制与机床技术改造。赛场的气氛格外的紧张,负责试切件加工的选手,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对试切件进行手工编程,但由于时间慢了十分钟,未能全部完成试切件加工。 

随着裁判员的口令响起,第一场比赛结束了!5个小时的竞技,学生们进行技能的比拼,更是他们意志的较量。而机械工程学院的三位老师,这5个小时也一直观看者学生们赛事直播的视频,竟未感到一丝疲倦。“孩子们,好样的!”这是三位老师迎接学生出场时不约而同说出的一句话!

最终我院代表队获得了全国“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技能大赛三等奖的佳绩,为辽宁省和我院赢得了荣誉。机械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收获了掌声和荣誉,收获了能力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收获了不畏艰难,越挫越勇的拼搏精神自信!

   

坐在从天津回沈阳的高铁上,老师和同学们在欢乐之余也对这次国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胡育辉同时也是这次大赛辽宁省领队谈到:和有经验的高职院校参赛队相比,我们的选手在与裁判沟通上还应该有所加强。这个赛项主要是过程考核,因为我们抽到的是第一场,裁判会问一些这个赛项和赛题的内容,这些并不是比赛的内容,会影响到比赛的进度。如果选手现场与裁判沟通顺畅,就会节约一小时的时间,将比赛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本次大赛让我们认识到,在培训学生时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培训,在战术上、在沟通技巧、沟通能力上都要进行培训。从我们的实力来讲,我们在下次比赛中冲击二等奖、甚至一等奖都是大有希望的。

讲述沈职故事,做最美沈职人。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欢迎老师们和同学们为我们提供素材,传播沈职院最动人的故事、争做最美的沈职人。

关闭窗口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