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首届“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我院举行。德资企业代表、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代表共同研讨中德学院及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方案、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沈阳对外友好协会、中德学院、中国德国商会、德科斯米尔(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欧福科技(沈阳)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本次研讨会。

2017年11月28日,沈阳中德学院在我院揭牌成立后,牵手中德产业园的德资企业,实践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学的高职教育新路。根据德资企业的人才需求,沈阳中德学院按照工厂化办学新思路,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中德装备园,培养标准紧密对接德国职业标准,培训双元制师资团队,建设德国元素职业教育环境。目前华晨宝马集团全新职业教育项目选择沈阳中德学院,德科斯米尔公司职业教育项目对接沈阳中德学院,欧福科技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落户沈阳中德学院.....

学院党委书记张黎明在研讨会上谈到:目前沈阳中德学院已经完成了对应德国机电一体化工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德国汽车返修工的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德国工业模具工的模具设计专业、对应德国工业机械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等四个专业的建设任务。下一步随着德国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中德学院将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开设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焊接自动化等专业。与此同时,中德学院教学楼建设方案已经沈阳市政府批准,设计方案也已初步完成。该理实一体化教学楼总投资将近1个亿,将建设在学院东侧,包括公共课教室、专业课教室(含制图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预计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打造德企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打造全国职业教育中德合作的第一品牌目标已经逐渐实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也成为辽宁省教育厅“双高”建设院校。

院长王久成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沈阳中德学院和跨企业培训中心规划建设情况。沈阳中德学院将按照德国企业的设备标准,突出通用性和创新性,建设可以满足4个专业600名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的国内先进实训基地。将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9000平方米,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10000平方米,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25亿。该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将极大改善学院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双元教学全面开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另一方面也将聚焦一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的技术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及创业服务中心,形成服务沈阳产业转型升级,辐射东北三省的跨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学院将尝试构建中高职“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现代职教体系,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互通立交桥,引导市属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评价互认、技能评价与学历互认通道。

学院将与同济大学开展合作,依托其对德合作的百年历史积淀,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及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等资源优势,专门制定了“中德(沈阳)跨企业培训中心、STO技术转移与产业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沈阳中德学院及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脚步。

我院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2018年继续实行单独招生。今年的单独招生呈现三多二变化的特点。三多:一是招生的二级学院多。今年学院内所有二级学院均参加单独招生,其中2017年12月份成立的中德学院也参加了这次单独招生。二是招生批次多,此次单独招生涵盖高中文理及中职升学。三是招生计划多,今年学院单独招生计划2295人,其中高中生1875人,中职生420人。两变化:一是考核方式变化。为更好地选拔特色人才。中德学院的专业新增面试考核方式。二是志愿设置变化。征集志愿时考生可以填报6个专业和服从志愿。

研讨会上,沈阳华晨宝马有限公司全新职业教育项目负责人王俊鹏、德科斯米尔全球职业教育总监芭芭拉、欧福科技(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萧马特、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唐明分别做了题为《最佳实践分享对BBA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德科斯米尔职业教育项目》、《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机电一体化》、《以 中德(沈阳)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考》的精彩分享。

《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中国商报》、《香港商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地铁报》、辽宁电视台、辽宁广播电台、沈阳电视台、沈阳广播电台、一点资讯、凤凰新闻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并刊发播出了我院成功举办“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学”国际研讨会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