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在数字大厦一楼报告厅举办研创工坊优秀成果分享活动,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班子、企业工程师与22级研创工坊、23级部分师生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协同全面实施“导航·定制·赋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将学生划分为研创型、工匠型、服务型等多层次、多类别进行定制化培养。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本学期开设“云计算运维”“人工智能开发”“鸿蒙应用开发”三个研创工坊。“三导师”(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领航导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工坊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学习迁移为目标,围绕问题、任务、情境和实体性成果,创建学习过程设计和学习活动体验,以企业实际任务进行知识传递和技能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层层递进、持续探究,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去建构或内化知识与技能,形成了项目化教学的起点、支点、平台、载体、支架和升华路径的研创工坊培养范式。
分享会上,三个研创工坊项目化小组的同学们自信满满地介绍了自己团队做的项目,包括《基于AI技术的车辆识别系统》《鸿蒙-健康生活应用APP》《云边应用协同管理实践》,评委们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现场呈现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分。


陆宜梅老师作为工坊专业教师代表,进行了工坊育人情况汇报。陆老师以5年来工坊优秀毕业生成长成才的真实例子,展示了工坊同学的精神面貌与学习风采,台下师生备受鼓舞,深有感触。此外,陆老师也展现了研创工坊在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竞赛和团建活动。通过工坊内部技能比赛、团建活动文体比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不断丰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的工坊育人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在工坊育人平台上释放青春、分享梦想、展望未来!



分享会最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马力在总结中提到了三点感悟:惊喜——为工坊同学们的快速成长感到惊喜;感动——为老师们、工程师们以及同学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所感动;期待——期待22级的同学们前程似锦,期待23级的同学们以22级的学长学姐们为榜样,以自信和拼搏充实自己的未来!同时,马院长也向参加分享会的全体23级学生发出诚挚邀请:“态度决定结果,欢迎23级的同学们加入研创工坊,老师们与工程师们愿意托举同学们向上,一起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