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基础部心理教研室迅速行动,建立起校内外联动的工作模式。教研室主任杜卉和10个心理咨询师组成校内团队,其他老师和校外心理咨询师组建校外团队,通过搭建平台、开通热线、增设专题,充分发挥心理预测与疏导功能,实现心手相牵,用“心”战疫。
第一时间搭建心理咨询平台
校内10栋宿舍楼,对接10名心理咨询师(均入住学生寝室楼内,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校外27个隔离点对接心理咨询师,确保学生情绪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学院开通“心理电话热线”,稳定家长和学生情绪;开通沈职心理援助平台, 5名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进入轮值状态,通过“网络电话”和“树洞文字”倾听学生心声,收到并回复学生“树洞心声”。学院及时介入解决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构建稳定心理,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咨询关系。积极关注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关爱,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信心,给予心理支持和温暖关怀。沈职心理援助平台积极推送“防疫期间心理调适”、“保护自己,保卫城市”、“防护服正确穿脱”等文章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防疫意识,养成防疫行为习惯;编辑温馨短信,转发给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站,帮助师生建立抗疫信心。


图1 杜卉老师带病开展视频心理咨询
图2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督导会
图3 专职心理教师工作布置会


增设“疫情防控心理专题”线上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线上教学设置“疫情防控心理专题”,通过“我和我的祖国——心理手语歌”、“同心抗疫,画解疫情”绘画心理体验、绘画“雨中人”探索压力情境、“爬山图”进行挫折心理教育、“每日投票: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等多种教学形式,了解学生整体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情怀,做好抗疫自我防护!




充分发挥心理预测与疏导功能
关心关注校外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团队负责人加入校外隔离点工作组核心团队,协助校外隔离点提供学生心理分析、预测,整体把握工作方向,细节解决个别问题。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动态等可能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准工作重点,做好提前准备,充分尊重共情学生感受,帮助学生渡过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针对返校学生,进一步明晰心理关注重点,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良好生活状态,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疏导。针对校内教职工,及时为他们舒缓压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迅速行动,开通热线,搭建平台,开设课程……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缓解师生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我院心理健康工作为疫情封控的校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