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职要闻

沈职要闻

沈职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沈职要闻 - 正文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成果展播(一)

日期:2021-09-15 浏览量:

2021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这片厚植家国情怀、圆梦职教理想、培育工匠之才的沃土收获了丰润硕果。8月24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了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项目验收结果,我院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绩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4个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验收成绩全部优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历经一次次厚积、蜕变,终至薄发。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圆满完成省双高建设工作,在省教育厅双高项目入校验收中,专家组组长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亚军教授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通过双高建设,学院在现代化办学环境、实训条件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得到了验收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双高验收取得了1个双高校、4个重点专业群全优的优异成绩,这份振奋人心的成就,浸润着奉献的精神、焕发着开拓的豪情、闪耀着勤劳的品质、彰显着沈职的风采。沈职院,好样的!

夙兴夜寐,科学管理创新高

回顾双高项目建设历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二十多个项目团队和业务组,数百位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投入到双高建设中,秉承“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沈职精神,勇担重任、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致力于省双高建设。建设团队追赶标杆、弥补短板、苦练内功,全院上下以双高为主线,勠力同心、凝心聚力,夯实建设基础、确保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推动双高各项工作达到建设新高度。

建设伊始,在省市政府、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党委带领项目团队进行顶层设计、搭建组织架构、签署责任书。创新提出“三精五制”双高特色管理模式,采取精心调度、精准论证、精细管理,实施项目论证制、主体责任制、成果导向制、项目储备制、责任追究制,运行“三级论证”“两表一果”。10项建设任务、1040个预期目标、2256个验收要点,学院通过齐抓共管、全程调度、成果导向、绩效激励等多方面举措,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全面保障了双高建设顺利收官。

齐头并进,攻坚克难结硕果

时值盛夏,中德学院教学楼投入使用。中德学院19级学生赵德腾满怀喜悦地说:“中德楼太气派了!楼里建设了很多实训室,设备都非常先进,在这里学习更有助于我们的技能成长,促进未来的就业。”作为省双高特色项目,沈阳中德学院建设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新建22个德国标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引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方向,为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瞄准高水平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及4个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打造现代化办学环境,全方位加强专业建设,培育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学院文化建设内涵,打造职教“双元制”中德合作第一品牌。学院综合实力得到整体提升,突破性成果不断显现。学院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技能型人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进入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国家双元培育试点强力推进。学院成功入选辽宁省职教改革成效明显高职院校,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和奖励。通过三年的双高建设,学院累计获得成果734项。

勇挑重任,抢抓机遇续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向努力要成果,向奋斗要业绩,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学院党委书记王久成强调。“十四五”开局之际,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省双高建设为坚实基础,奋力建设国家双高项目,立足辽沈,带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智造强省”“数字辽宁”输送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肖纯凌院长指出:“全院上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克服了底子薄、基础弱等困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总结双高建设经验,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到2035年,学院将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发挥干事创业的铿锵豪气,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以国家双高、提质培优、部省共建为抓手,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征程中勇攀高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担大任而不怠,顺大势而作为,续写沈职辉煌!